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19世紀浪漫時期音樂~聽聽華格納

西方音樂在19世紀初期進入一個時期,我們叫他浪漫時期(Romantic Era)
當然歷史是不會規定音樂哪一年哪一天進入哪個時期的,所以這個時間差不多就是拿破崙在滑鐵盧戰爭被打敗以後,也是音樂家貝多芬最後的一二十年。這時候音樂開始有了不同的走向。

和文學與美術一樣,浪漫時期的音樂,對於自身的情感,大自然,神鬼(超自然),和死亡這幾個主題特別有興趣,音樂也變得更為戲劇性,更有張力。莫扎特那時候的穿著禮服跳優雅的宮廷舞的音樂已經轉變成像現在好萊塢電影一樣充滿戲劇張力的音樂。
而樂曲的長度,樂團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有一部分的音樂家更是朝著"大"的方向走,創造出許多巨大規模的作品,例如威爾第的阿依達。

華格那就是這個時代龐大音樂的代表人物,華格納最驚人的歌劇"尼貝隆根的指環"更是四部歌劇的四部曲,全部演出大概要12小時,他還特別在德國中部的一個小鎮貝魯特蓋了一座量身訂做了一個歌劇院專門演出他的歌劇,直到今日,貝魯特歌劇院還是一票難求喔(聽說之後幾年的票都賣光了!!)他的音樂也具備了所有浪漫音樂的要素,雖然要演出他的音樂還真辛苦:P

來聽一首華格納的歌劇 "唐懷瑟" (Tannhauser) 的序曲吧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李斯特兩百週年!

今年是浪漫樂派的作曲家和鋼琴大師李斯特(Franz Liszt)的兩百歲週年,全球各國音樂界都有紀念與慶祝的音樂會,演講和研討會,演奏李斯特的音樂。這個月KU和UMKC不約而同的請到了可稱為全世界研究李斯特的權威,Alan Walker教授來演講和進行圓桌座談,回答音樂院師生有關李斯特的問題,老潘和茹茹就各自去聽自己學校的場次。Walker教授是英國人,雖然已經白髮蒼蒼,但仍然保有一股英國紳士的風範,講話斯文有理,連咳嗽都會先說 "please excuse me, I'm going to cough"然後才轉頭去咳,整個超有型︿︿。

從Prof Walker的演講中知道的李斯特:

李斯特是許多鋼琴獨奏的技巧的創造者,他寫的12首超技練習曲技巧之艱難,即使是職業演奏家也不是人人能彈的起來。隨著那個時代鋼琴的進步,李斯特發明了許多技巧,是前無古人的。
李斯特也是第一個公開舉辦鋼琴獨奏會(piano recital)的人,讓鋼琴獨奏不只是在沙龍和家裡的音樂,在大的音樂廳也可以鋼琴獨奏。當然,李斯特還有一項讓後世鋼琴家狠得牙癢癢的創新,就是"背譜"演奏!(以前鋼琴演奏是可以看譜的)

李斯特其實常常演奏的不是自己的音樂,因為他認為要接觸所有的音樂,自己的音樂內涵才會加深,所以上至巴哈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下至同時期的蕭邦,舒曼,都會出現在他的音樂會曲目中。李斯特甚至還改編了許多管弦樂或其他樂器的曲子,像是貝多芬的交響曲,改編成鋼琴版本,這樣的鋼琴家,在當時事絕無僅有的喔!(當時的演奏家通常只專精一兩個作曲家的音樂)

李斯特還改變了音樂會中鋼琴擺放的位置,以前的鋼琴演奏者是面對聽眾的,李斯特為了聲音的平衡而將鋼琴改成橫著放,也更能將音樂傳出去。

李斯特的音樂是在成長的,年輕的十後李斯特到處巡迴演出,音樂大多是絢麗的技巧,用來讓人驚訝讚嘆到下巴掉下來的,但後來他漸漸成熟,音樂也越來越有深度,他在1847年停止公開演奏,專心創作以後,發明了一種新的管弦樂曲:交響詩,開啟標題音樂的世界,從此成為在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音樂家。晚期的鋼琴作品,例如三組"巡禮之年" 也是標題音樂的重要曲目(標題音樂就是曲子有個特定的標題,用音樂來表達非音樂的題材。)

最後李斯特覺得音樂家是有使命的,而且應該回饋社會,他是匈牙利人(雖然他不會講匈牙利話)當1838年匈牙利大水災的時候,李斯特人在巴黎,但他立刻趕往維也納開了十幾場音樂會,募款全捐給匈牙利政府來賑災,一生中也不斷地捐款和義演幫助窮人,導致後來老了生活反而很窮,這就是李斯特。

Walker教授最後還講了幾句勉勵我們的話,讓大家都很感動,
他說,希望你們選擇音樂這條路,不是因為你選擇,而是因為你沒有選擇。音樂是你們的使命,是不可逃避的使命。他的最後一句話說 "Music is not a trade, and musicians are not tradesmen"
這句話感動了老潘,感覺身為音樂家真的有種使命感了呢!要好好努力,做好的音樂。

李斯特200歲生日快樂!

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很容易懂的古典音樂常識第二篇 演奏的形式之二

很容易懂的古典音樂常識第二篇 演奏的形式之二
上一篇介紹的是人數比較少的演出形式,這次介紹的是大型的樂團(Large ensemble)和加上戲劇藝術的歌劇,這些都是需要比較多的人數,在比較大型的舞台來演出的。

1.弦樂團、管樂團、打擊樂團: 這些樂團是由單一家族的樂器,例如弦樂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 來組成的,除了現代常用的古典樂器樂團以外,也有巴洛克樂團,使用的全部都是巴洛克時期的樂器。這種組合的好處是樂器的音色近似,聲音合在一起很好聽而不會不搭。
影片: 莫扎特著名的弦樂小夜曲,法國一個叫做les dissonances的樂團的演出,是我看過少數非常精彩的演出。
2. 交響樂團: 交響樂團(symphony orchestra) 是由弦樂、管樂和打擊樂共同組成的,是樂器音樂(沒有聲樂)最大的編制,交響樂團可以由四、五十人到高達上百人,對一個作曲家來說是重大的考驗,因為要對各種截然不同的聲音進行編織堆疊,層次發展,每個聲部的音量平衡,和製造出特殊的音色,也因為幾百年來眾多偉大的作曲家對交響音樂的挑戰,而誕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世界名曲,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合唱交響曲或是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馬勒的巨人交響曲,千人交響曲等等。這其中有些還使用了合唱團,例如合唱和千人交響曲。
影片: 貝多芬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 (交響情人夢裡有出現的) 指揮為卡洛斯 克萊伯
3. 最後,古典音樂在歷史上最流行也最龐大的演出~~~~歌劇!
歌劇源於十七世紀的義大利,從此成為義大利人的靈魂,並且散佈到了全歐洲,到了十九世紀,歌劇的發展到了頂峰,羅西尼的喜劇"塞爾維亞的理髮師"、訴說瑞士建國故事的"威廉泰爾" ;威爾第的"茶花女"、"弄臣";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杜蘭朵公主"直到今日仍然在各大歌劇院(甚至是北京紫禁城)演出,德文歌劇中,莫扎特的"魔笛"是佼佼者;法文歌劇,則有比才的"卡門" 別樹一格。歌劇中一些好聽的詠嘆調(aria)則常成為世界名曲而被傳唱著。值得一提的是,各部歌劇的序曲overture(樂團開場的曲子),因為又熱鬧又好聽,也常常被單獨拿出來演奏喔。
影片: 普契尼"杜蘭朵公主"中著名的詠嘆調"公主徹夜未眠",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哥演唱。

這裡版主還要推薦一個,威爾第的一首歌劇"那布果"中的"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 
(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 據說這首合唱曲鼓舞了當時渴求統一的義大利人而傳唱全國幾乎成為了義大利國歌!